机电新闻

机电工程学院召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总结与持续改进研讨会

发布者:顾梧楠发布时间:2022-01-12浏览次数:188

111日上午,在机械楼409会议室,机电工程学院召开2021年度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总结与持续改进研讨会。会议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政课教师参加,学院各专业、基础课部、教研室负责人、一流专业(课程)建设负责人及部分教师代表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教学副院长于洪杰主持。

张馨研究员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能’与‘不能’”主题发言

研讨会邀请了机电工程学院正处级专职组织员张馨研究员做发言。张老师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能”与“不能”为主题,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从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等视角,提出广大教师要提高新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等视角,从育人目标、育人功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跨学科交流等方面,深入思考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协同育人的内在关系,对两者相互关系中如何“能”保证同向同行、“不能”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深入分析。她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专业知识传授、精神塑造与价值理念传播有机融合,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要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张丽荣老师谈进一步深化共建机制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张丽荣教授回顾了机电学院和纲要教研室开展共建以来大家所做的共同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并结合两单位教学工作实际,就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提出了更深入的建设思路,鼓励思政课教师与机械类专业教师一对一对接,充分了解机械类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共同促进,构建常态化的更加深入的共建机制。

杨静老师分享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机电工程学院图学教研室杨静副教授作为《工程制图》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工程图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从课程思政建设历程、设计思路、教学实践三方面介绍了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及取得的成效,与会各位教师还就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学生特点、专业建设重点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研讨会参会教师合影

于洪杰副院长介绍了2021年度机电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开展情况,提出后续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共建措施,学院将增加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协同的教学教研活动,加强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互通互联,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激发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大思政”格局,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机电工程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学校教务处关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广大教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潜心教学研究,自2021715日正式开启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共建以来,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与行业特色,不断地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育人成效。现已建成《工程制图》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材料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程流体流动与传热》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在2021年举办的北京化工大学课程思政课程比赛中,我院参赛教师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的优异成绩。学院将继续不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科学精神、工程伦理、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优秀案例植入课程教学,润物无声地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出广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型为社会实践的动力,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专业人才,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