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武汉工程大学承办的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十六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全国总决赛于8月22日至24日在湖北武汉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师生以优异表现,在全国赛中再创佳绩,荣获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是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的系列赛项之一,创立于2006年,已成功举办15届,于2019年入榜“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深受高校师生与行业企业重视。本届大赛以“数智化赋能过程装备”为主题,自2025年4月开始征集参赛作品以来,赛事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01所高校的1923个团队参赛,历经校赛、区域(省区)赛和全国赛网络评审等环节,最终遴选出198项优秀作品入围全国赛现场总决赛进行全国一等奖角逐。
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师生在全国赛中再创佳绩:王维民、潘鑫、江志农、李启行、卢加乔五位老师指导张彬凯、张佳硕、魏锴、丁鹏、周磊等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5项,李双喜、李世聪、王华庆、宋浏阳、李启行、王维民、申子嫣7位老师指导宋旭民等学生获全国二等奖4项,陈立芳、王倩琳、杨国安、李双喜、王华庆、刘伟6位老师指导高永政等学生获全国三等奖4项(具体获奖信息附后)。
近几年,机电工程学院在科技创新竞赛中持续取得突破性成果,生动诠释了学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改革成效。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产教研融合等系统性举措,着力培养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附件:第16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全国赛我校师生获奖项目
序号 | 作品名称 | 获奖等级 | 队长 | 成员 | 指导老师 |
1 | 一键智控-沉降离心机监控一体化设计 | 一等奖 | 张彬凯 | 史若岩,季梅,蒙萌 | 王维民 |
2 | 基于数字孪生和多源数据的离心泵汽蚀故障智能诊断与自愈调控方法研究 | 一等奖 | 张佳硕 | 王浩源,袁泉 | 潘鑫,卢加乔 |
3 | 发动机复杂转子系统典型故障智能诊断与自愈调控方法研究 | 一等奖 | 魏锴 | 尹胜基,吴昊,李昱辰 | 潘鑫,江志农 |
4 | 高速密封试验台设计及UE5检测系统 | 一等奖 | 丁鹏 | 李文慧,朴珉靓 | 李启行 |
5 | 高压涡轮叶片热机械疲劳寿命测试系统开发 | 一等奖 | 周磊 | 赵嘉伟,钟昕煜 | 王维民 |
6 | 单晶硅半导体超洁净高压自动化干燥腔器的数字化仿真分析设计与优化 | 二等奖 | 宋旭民 | 于梦凡,曾淦 | 李双喜,李世聪 |
7 | 面向旋转设备的数据增强型便携式智能诊断仪器开发 | 二等奖 | 蔺琳 | 刘伟,段弘毅,易晓希 | 王华庆,宋浏阳 |
8 | 基于深度学的压力容器数字孪生构建方法 | 二等奖 | 王梓琪 | 孙思维,苏天宇,王楠 | 李启行 |
9 | 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涡轮泵高稳定转子系统开发 | 二等奖 | 戚文韬 | 吴愚心,邱彦皓 | 王维民,申子嫣 |
10 | 虑及气动和质量不平衡耦合的螺旋桨自动平衡试验研究 | 三等奖 | 高永政 | 万泽凯,袁梦 | 陈立芳 |
11 |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及寿命预测可视化平台 | 三等奖 | 印朝阳 | 房立豪 | 王倩琳,杨国安 |
12 | 航天发动机用耐高温球阀的数字化设计优化与孪生化寿命预测 | 三等奖 | 孙宇辉 | 刘家琛,田举鹏,王磊 | 李双喜,王华庆 |
13 | 航空发动机主轴承腔高可靠浮环石墨密封数字化设计技术 | 三等奖 | 张书尧 | 杨奚骏,曾珑瑾,张家豪 | 李双喜,刘伟 |
供稿:潘鑫
审核:潘鑫